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54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5 (第1/2页)

    了污染(相对于拿煤球甚至原煤作为燃料来说)……

注1:1941年中国的煤炭总产量大约1亿吨出头,位居美苏英德日之后。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当时英国即使只算本土的煤炭产量,也紧随美国之后排在世界第二(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可不仅仅是因为英国殖民地最多,英国拥有当时世界顶级的煤铁联合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德国的鲁尔区闻名世界,在煤炭产量方面也同样不逊于苏联,即使是资源匮乏的日本,历史上1941年煤炭的产量也接近6000万吨,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土的产量,在这个时空涸泽而渔式地拼命开采下,年产量超过1亿吨而略高于此时的中国,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说起来煤炭这种资源还真是到处都有,难怪远不如石油值钱……

第六百三十六章石油化工

而中国1941年的石油产量虽然还只有400万吨、需要从苏联大量进口,但胜利、大港和长庆这三个油田也都开始了建设,而东北的大庆与辽河油田虽然均已勘测出来,但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赤色党中央决定暂不开发,反正只要那三个新油田能够开发出来,几个老油田再努力挖掘一下潜力,中国的石油工业一样可以实现“一五”计划制定的目标,将石油年产量提高到1500万吨以上……

之所以如此急迫地增加石油产量,主要是中央考虑到苏德战争迟早都会爆发,而日本与美国也必然会打起来(注1),海上的航路必然会受到巨大影响,如果国内的石油产量不足以保证最基本的需要,一定会出大问题的。

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遽增加,除了铁路上蒸汽机车迅速被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只在新建和改造完成的电气化铁路上才有)取代之外,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与中国汽车、拖拉机的保有量大幅增加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由于获得了中南半岛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合成橡胶的需求大减,仅有耐油的丁腈橡胶等用途特殊的特种橡胶受到了重视,但仅仅是合成纤维与塑料这两大工业部门的需要,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虽然后世更加推崇全棉、全毛、真丝等纯天然材料的织物,但以中国目前超过6亿的庞大人口数量和远比后世低下的棉花等天然纤维产量。如果光靠这些天然材料的织物,每年的产量还不够全国每人新添两件新衣,而农业(广义)又不像工业那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产量,同时棉花还要与粮食抢地,这一点很是要命。

虽然1941年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已经超过了350公斤,但因为“备战备荒”的需要,大量粮食被存进了仓库【其实是在为旧政府补课】,再加上此时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奇低(后世常见有人感叹现在的鸡都是催生出来的,没有以前的好吃,却不知道以当年那低下的饲料转化率。中国能有多少人吃得起rou?)。所以这一年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至于鱼rou荤腥,一个星期能吃一次的就算是有钱人家了,因此“以粮为纲”依然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基调。

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现在只允许在那些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盐碱地(注2)和特别适合出口商品长绒棉生长的新疆种植棉花。所以产量自然高不到哪儿去。羊毛和丝绸的情况也同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