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54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2 (第1/2页)

    在最影响动员效率的僵持战局下,苏联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力量投入战争,这是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都不可能做到的……

事实上,即使是尚未直接卷入欧战的现在,苏联红军的实力就已经非常强大。总兵力500余万。排在世界第三位,而技术兵器方面,至少数量上已经相当惊人,1941年底的时候苏联已经拥有12000余架作战飞机和差不多数量的坦克、装甲车与自行火炮。并且无论是飞机还是坦克的性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即使与德国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注1)。更不要说是美国与德国了。海军方面由于基础太差,又不像中国那样得到了甚至包括工人在内的全方面支援,虽然苏联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苏联”级战列舰的完工仍然遥遥无期,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至少需要再过两年时间。不过苏联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强国,这不过是白璧微瑕罢了,当然斯大林同志对此是十分不满的,“苏联级战列舰”的设计师们也因此经常会做突然被关进集中营的噩梦……

而此时仍未完全结束的大清洗运动更是令苏联红军和红海军的士气与军官的整体素质不断滑坡,尽管客观上它也清除了大部分守旧的将领,使得朱可夫等有着新思维的年轻将星可以更早地脱颖而出,但年轻人的成长毕竟需要时间,现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苏联真能够安然等到那一天吗?

不过必须承认,虽然斯大林犯下了不少过错,但他对苏联工业化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在他当初接手这个国家的时候,苏联还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而到了1941年,苏联已经成为了世界前三的强大工业国,而如果德国不将那些新占土地计算进去,即使是德国本土+奥地利+捷克,工业总产能都比不上如今的苏联。

1941年,包括此前占领的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东部、罗马尼亚一部与芬兰一部在内,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360亿美元(由于工业生产效率和工业产品质量水准的大幅提高,苏联的1941年的工业总产值比历史上的1940年【1941年就爆发苏德战争而大幅下滑了,没有比较的价值,只能拿前一年作为参考。】高出50%以上。),粗钢产量超过了3000万吨大关,原油产量也高达5000万吨以上,并且炼油能力较历史上有大幅提高,航空汽油已经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尽管品质与西方产品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不过由于科技水平还是相对落后,苏联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依然只有资源性产品,包括矿产本身和粗钢等半成品,由于美英两国至今仍未解除对苏联的经济封锁,因此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很自然地成为了最大的买家,仅仅1941年这一年,竭尽全力推进工业化的中国从从苏联购进了300万吨粗钢、500万吨铁矿石和200万吨原油,而中国的锡、稀土与天然橡胶乃至轻工与农产品(当时苏联是粮食出口国,但是品种上没咱们丰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50公斤,而同年的苏联则超过500公斤……)则为苏联所急需,两国正好互通有无,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比历史同期更高。

注1:以坦克为例,德军的黑豹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