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1 (第1/2页)
源,依靠石化工业生产出足够数量的代用品可以说是毫无难度,当然,性能上多少会差一点……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现在席卷了西欧的德国,虽然本土地域狭小,但随着欧战的节节胜利,即使不算那些仆从国和傀儡国,德国的战略纵深也已经大幅扩张,只是纳粹鼓吹的种族主义思想令其仅能利用较早占领、而且文化上较为接近的捷克与本来就是同一个民族的奥地利的人力壮大自己的军队。算下来也就8000多万,因而军队规模和动员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尽管德军横扫西欧,德国的极限动员力(仅指理论值)依然和开战时差不多。但因为德国的工业化程度是世界第一,因而可以维持最高的兵民比例,所以极限动员力依然达到了1500万,而且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和国内经济的空前繁荣,小胡子在德国的统治愈发稳固,因而实际上能够动员(注1)的兵力更是迅速增多,这一点从德国如今已经多达600万的军队总数就可见端倪。这个数量在1941年底的时候仅次于中国排名世界第二(如果不算工程兵和铁道兵。中国作战部队的总人数其实还不如现在的德国。),比苏联都要略多一点……而在技术兵器方面,德国更是优势明显,虽然国内依然是一班制(注2)。但先进生产管理制度和各种简化工艺(比如冲压件的普及)的推广还是极大地提高了工厂设备的利用率。使得军品产量大增。再加上德军在西欧战场上所向披靡,损失相对较小,因此总量增加得极为迅速。1941年底的时候。德国已经拥有各种作战飞机合计20000余架,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含突击炮)15000余辆,均为世界第一,但德国海军就相对寒碜多了,虽然有着数量和质量均为世界第一的潜艇部队,但却仅有6艘主力舰、而且2艘航母还在遥远的中国、2艘战巡的火力又不足以与战列舰正面对抗,面对强大的美国大西洋舰队和仍有三艘战列舰(包括两艘从美国买到的战列舰)可用、舰艇总吨位更是远胜德国的英国皇家海军,实力依然处于绝对的劣势,尤其此时德国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还都在船台上维修……若非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美国海军不可避免地要将主力西移,德国只怕又会像欧战初期那样被敌人将海上的航道完全封死了。不过现在既然美国海军被迫分兵,德国又已经先下手为强占据了法罗群岛等重要岛屿,依靠岛上的大量机场和世界第一的潜艇部队,还是可以与美英海军周旋一下的……不管如何,以德国如今的实力,排到世界第二依然没有任何疑问,对此德国发达的工业自然是功不可没,现在德国虽然还不能对占领区的工业产能善加利用,但至少还是可以从占领区获得金钱和资源,因此地盘的扩大还是令德国的实力大为增强,至于工业本身,德国本土+捷克就已经具有极大的产能了,前提是不和美国那个bt相比。1941年包括占领区在内,德国的工业总产值约为420亿美元,粗钢产量4000多万吨,均为世界第二,机床数量和质量则更是世界第一,而与历史上差别最大的,就是这个时空因为西欧(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大量中小油田的提前发现,令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石油产量远比历史同期多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