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6 (第1/2页)
胡卫东反倒开始庆幸弗兰克。惠特尔的离职,因为早在一年多之前,当时还在给他打下手的吴仲华就意识到弗兰克。惠特尔设计的喷气发动机存在着重大缺陷,以中国、甚至是世界目前的工艺和材料水平,不可能造出能够稳定工作的发动机,因而早就建议这位英国老师放弃轴流式的错误设计思路,但弗兰克。惠特尔却因为种族歧视(注2)的关系,根本看不起这个当时还只是本科生的中国弟子,不但不予采纳。反而向胡卫东提出要将吴仲华赶出研究所。幸亏胡卫东深知吴仲华在历史上的天才和成就,将弗兰克。惠特尔的不满压了下去,才不致于后悔终生。胡卫东也由此意识到,对于航空发动机这类专业性极强的研究方向。即使他身为穿越者。也不可能像在那些熟悉的领域里一样随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但是像吴仲华这样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都表现出卓越才华的能人,却完全值得他托付重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胡卫东为了安抚弗兰克。惠特尔。还是将吴仲华调到了燃气轮机的课题组,以免因为两人的争论延缓喷气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不过燃气轮机的研究与喷气发动机这一块本来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因此调职并未令吴仲华脱离他擅长的领域,而其研究的很多成果对于喷气发动机同样很有用处。更重要的是,吴仲华并未放弃自己的坚持,他认为惠特尔之所以不理睬他的意见,是因为自己并没有提出更好的思路,只要自己能够找到更好的,就可以说服这位老师改弦易辙。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吴仲华发现或许喷气发动机改用离心式原理来设计更好,在惠特尔离职之后,获得了更大权力的吴仲华得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虽然暂时还只是一台试验性的样机,却已经足以证明他是对的,而弗兰克。惠特尔错了,胡卫东也不禁欣慰道,“谁说我们中国造不出好的航空发动机?”其实,历史上中国航空发动机之所以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国家一段时间内重视程度不够(不过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能够保证“雪中送炭”性质的两弹一星等重点项目就不错了,实在没有多少余力可以投入到航空发动机这类“锦上添花”的次要项目。)之外,工艺与材料水平的落后才是最大的限制因素。而在这个时空,因为胡卫东带来了记忆里的几百种耐高温耐腐蚀的现代合金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虽然这些材料本来并非是用于制造发动机组件的,但因为性能超越二战时期的材料太多,因此即使客串,效果也并不差,而且它们还起到了启发思路的作用,使得中国的材料科学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更好的材料。),中国又与德国展开了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购买和交换回来了一大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材料和工艺,因此除非美英等国偷窃到或者研究出(个别材料有可能,但毕竟年代差得太多,其中至少八成的材料美国人都不可能在十年内研究出配方和工艺。)胡卫东带来的那些超时代材料配方,至少在十年之内中国在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这一块反而要比美英等国更加领先一些,这些才是吴仲华他们能够迅速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注1:胡卫东将中国境内的主要科研院所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