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亦山/朔琮】云谁之思(约稿合集)_扁舟之上(双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扁舟之上(双性) (第1/4页)

    谈朔推开谈府大门,此时距离宣行琮拜访谈朔挥剑相向不过半日。谈昶已死,长子次子不知所踪,谈府不复昔日辉煌,多了些人走茶凉的悲哀。谈朔因此笃定宣行琮在此,知道宣行琮已无处可去。少年人比旁人机灵,嗅觉也更敏锐,但他总是把自己的思虑谋算声称为直觉,好让别人更加景仰。

    他径直走进卧室。宣行琮和衣而卧,神色宁静,似乎浑身的伤与血不复存在。谈朔自认走路轻比麻雀,宣行琮却还是睁开眼,并不看向他。那双眼睛依旧温润平和,但缺少活人应有的生气,仿佛他眼中的太阳已经死了。

    我来找那块宝石。谈朔先发制人,驾轻就熟地在卧室翻找,打开每一个抽屉和柜子。宣行琮看着天花板,并未因他的出现和话语而动摇一分。

    多少年了,你还不死心吗?

    本王不想欠别人东西。

    哪怕只是一颗不值钱的琥珀?

    不要把本王当小孩糊弄。本王确实没有研究过宝石,但本王不是没有眼光。那绝非寻常饰品。

    谈朔有过很多宝石,大多来自他人馈赠,最后都被束之高阁。他最喜欢的只有两颗:一颗是谈胭送他的胭色石,另一颗是从宣行琮那里获得的见面礼。他对第一颗珍而重之,对第二颗则随身把玩,石头上布满他手指的印记。很难说清楚这到底是出于重视还是轻视。

    这颗宝石是他第一次见到宣行琮时获得的见面礼。四年前,宣行琮二十三,第一次回到海岘。宣行琮器宇轩昂,气度非凡,人人敬而远之;十三岁的谈朔却仰头直视他,不卑不亢。谈朔剑眉星目,看他时目不转睛,如直视太阳,也如太阳般直视。宣行琮很难装作看不见太阳。此时心情尚且轻快的青年人走上前,摸着谈朔的脑袋说:

    原来你就是我的小舅舅啊。

    谈朔轻巧地挣脱他的手,不怕不逃,反问他:你是谁?

    我是谁?宣行琮从归乡的美梦中清醒过来。谈朔目光锋利,确切属于此地血脉的这一眼如一把刀,要剥开他层层衣衫与假面之下的真心。他有一瞬间自己也不知晓的停顿,尔后再次抬起眼睛。

    我是宣行琮。你能带我去见你的父王吗?

    他和谈昶的距离很远,隔了不止一个国界的距离;可他却也习惯性地教导谈朔,像是作为一种幼时受教的传承。谈朔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恣意却不妄为,宣行琮因站得越高而越少见这般的聪明,某种意义上确实欣赏这个孩子;但在喜怒哀乐方面,谈朔的把控并不如他,宣行琮也没想过要他收敛,因为这是小孩子的特权。相向授予后的某日他在剑柄上摸索着,摘下一颗缀于其上的石头,放进谈朔手心里;谈朔却缩回手,直直看他:

    我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谈朔说,飞速往他手里瞟一眼,又看宣行琮,紧接着又瞥一眼他指缝里的石头。宣行琮将这一幕尽收眼底,觉得好笑:和谈昶在厅堂上的冒犯一比,连一个十三岁的孩童都显得更有分寸。他拉过谈朔的手塞进去。

    这是见面礼。宣行琮说,将宝石扣在他的手心。我不白送别人东西,你以后要用别的东西还给我。谈朔,如果你想和一个人来往,就不要轻易拒绝,并且要给回礼。有来有往,我们才能交流下去。

    谈朔没有再拒绝。直到宣行琮松开手走出房门,他依旧紧紧握着宝石站在原地,仿佛宣行琮的手固定了他的形状、他的站姿,甚至于他的人生。

    谈朔获得宝石后,每日携带把玩,所有人都看得出他的喜爱;他把宝石弄丢后,谈府上下一起搜寻,连宣行琮也放下半日事务陪他掘地三尺。傍晚,宣行琮被谈昶叫走,先行一步;谈朔去宣行琮的卧室坐了很久,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宝石的地方。他攥着空拳头,心想:他认识宣行琮几日,却拿不出相称的回礼,是他不敬;可他弄丢见面礼,打扰宣行琮休息不说,还要宣行琮帮着找。彼时他多少还对这个人心怀些仰敬,只觉怕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