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阿姨H(1-5卷510未删节)_分卷阅读3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7 (第2/3页)

不同的新生力量,大起恐慌。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就派出两支大军北伐,第一军由大将军林凤祥率领,由天京出发,挺进到距天津只三十公里的静海县独流镇,引起北京清政府震动。第二军由大将军曾立昌率领,由安徽安庆出发,挺进到山东省临清州。但这两支北代兵团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援军,也没有补给供应。一八五五年,第一军退到直隶省(河北省)东光县的连镇覆没,第二军退到山东省西南境溃散。

    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推翻满清政府,而由自己统一中国的希望破灭。并由于下列三项原因,迅速没落。

    其一清政府在满洲正规军瓦解后,乞灵于汉人的民兵(团练)即地方性的自卫组织。清政府一位汉人副部长(侍郎)曾国藩正在他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为他死去的老娘守三年之丧。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系统士大夫,对太平天国破坏那些固有生活方式的行为,强烈地反感。他以恢复传统生活方式——他称之为“维护名教”作为政治号召(他竭力的避免提到向异民族效忠的尴尬问题)组织以湖南省人为主体的湘军,攻击太平天国,成

    为太平天国唯一的劲敌。

    其二太平天国以基督教立国,虽然天父、天兄之类已经严重的离经叛道,但西方那些基督教国家,却十分兴奋,又加上对清政府的恶感,他们都盼望太平天国成功。一八五三年,法国大使朵博尔隆到天京晋见洪秀全,对太平军的严格纪律,以及安定的社会秩序,至为惊异。可是,太平天国成长得太快,所有的领导人物,对国际局势,跟清政府那些酒rou官员同样的茫然无知,他们不知道利用外国的援助。而清政府和湘军中的若干将领,却已觉悟到跟外国人结合的有利影响。于是本来可以帮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反而倒转过来帮助清政府。

    其三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由广西起兵到天京定都,只不过短短的四年。领导阶层固然都是杰出的人物,但他们的成功过于迅速,从烧炭工人贫农,转眼间成了帝王将相,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说没有经过严重的折磨和必须的训练,使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定都天京后不久,他们就走上黄巢、李自成的覆辙,立即开始腐败,习惯于他们所反对的堕落生活,而且被权力摆布得发狂,开国的领袖们大部分死于自相残杀。——任何新兴力量都有两个最致命的危机,一是腐化,完全背弃他们最初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目标。一是不能团结,发生一连串自斩手足式的内斗。太平天国如果在这两方面不失败,士大夫的民兵和外国人的干预,都不足以使他们失败。

    在这三种压力下,太平天国终于不支。一八六四年,南京已被曾国藩的湖南兵团(湘军)包围了三年,洪秀全在围城中逝世,他的儿子洪(王真)继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国最后一位新崛起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保护洪(王真)突围,但被湖南兵团冲散,洪(王真)失踪,李秀成被曾国藩擒获。李秀成被擒后伪装屈服,亲笔写了一篇供词,要求曾国藩派他去向仍散布在南中国各地的太平军招降。但曾国藩显然不愿跳进这个圈套,所以仍是杀了他。

    李秀成死,太平天国灭,建立政权十四年。

    太平天国所作的改革,至少使中国跃进一百年。而现在缠足、辫子、娶妾、吸食鸦片,以及等等其他被维护的“名教”一一恢复旧观。只有一件没有恢复,那就是清政府手中的军权,从此转移到汉人手中。

    七捻军·回变太平军引发的战争限于南中国。

    北中国的战争同样激烈,它是捻军发动的。捻军比太平军起兵为早,而结束却晚。

    捻,作动词用时,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纸片或棉絮搓成一条线样形状的动作。作名词时,意思是指“一小撮人”本世纪(十九)初叶,淮河南北两岸广大的地区上,民间烧香拜佛,往往以一小撮人为一个团体,从事迎神和驱逐疫鬼的工作,一小撮人就称为一捻。他们在实质上是白莲教,但表面上不是。官员的贪污和水灾旱灾造成的饥馑,迫使农民大批离开土地,加入这种烧香拜佛的团体,到处流亡乞食。在乞不到食时,就向地主富户和官员士大夫家劫掠。清政府把他们当作盗匪剿捕,他们飘忽不定,用游击战术抵制。

    一八一四年,清政府听说捻军的领袖是一位名叫王妞子的女人,下令通缉,结果通缉不到。但经过这次打草惊蛇的搜捕sao扰,捻军遂逐渐由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