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1】孟筠:一日偷闲 (第5/11页)
r> 这乖觉的态度让人满意,但前桥收敛表情,佯作不解:“你有事就直说,或许我可以推辞掉这些安排。” 孟筠摇头:“不必管我,做你自己的事就好。我等你忙完。” 不错,终于学乖了。 前桥侧头间藏好得意的微笑,不再多说,将孟筠带入内宫。 —— 6. “仙儿,载宁这里有我就好,你若有事,先走无妨。” 皇元卿暗示前桥数次,若她与筠郎有约,可以不在这儿耗着,可前桥浑似没听见,他干脆发出逐客的明示,就连载宁都说:“皇姨,你走吧……与人相期,别让人家久等。” 前桥有意打磨孟筠的脾气,也借此报复他长久以来的回避,硬是在载宁处逗留到正午,出门一看,孟筠还老老实实坐在外面,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看到她的同时,桃花眼中绽放了温柔的笑意。 前桥缓缓走来,意有所指道:“看来今日司造局没有安排,你清闲得很啊?” 孟筠道:“我请了一日的假,今日不想工作之事。” “那你要做什么?” “没什么想法,只是想陪着你。你下午要去恒明殿看策论吗?” 他这么配合,让前桥积攒的不满消失大半,觉得和他置气甚是没趣,也不愿意晾着他报复了,摇头道:“不看啦。想到你在枯等,我也看不进去。难得有空同行,我们换身衣服,在京都走走吧。” 两人用过午膳,才出宫门,前桥问他想去哪,他依旧没有主意。身为宫官,平日里只在那几个重要的内局打转,如今乘轿走在京都街上,才感慨于世上的路有那么多,想与她共赴的去处一个接着一个。 前桥看出他没想法,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带他去了京郊新集。这里是荆国加强国际贸易后对罗坞镇的延伸,所贩卖的东西却与罗坞不同,不再是满足贵族奢侈体验的风尚产物,而是琳琅满目的多元商品。 与兴国建交以来,关于其历史与文化的描述性文章开始畅销,不少文学作品由通晓荆兴双语的女丁翻译而来。这些新时代学者拥有对兴国的文化理解,同时立足荆国视野,译作扬长补短,在充分展示本土艺术性的同时降低了文化冲突,让荆国对兴国的蔑视印象得到扭转。 如今在京都最受欢迎的书之一,作者为朱文苑,也就是卯卯。她的游记刊登在一份京都专供的市井杂报上,成为报童增加销量的重要卖点。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家庭融合也变多了,这恐怕要归功于新君对男子言行做出了新的表率。当兴国女子拥有更多选择权,不再做“恨嫁”的姑娘,以己之好择优细选,婚姻不顺主动和离,力减年纪焦虑和失家焦虑,为兴国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单身汉。时代让男子纷纷图变,以兴君为楷模,洁身自好、谈吐优雅,新“雄姿”拔地而起,曾经用于嘲讽的“小白脸”都变成褒义的夸赞。 就连荆国北部,甚至短暂流行起娶兴侍之风,但文化差异非短短几年可以磨合,这股流行最近又停了下来。 荆兴两国的合力使西梧形同孤立,在小规模战争中吃过几次亏,终于学乖了,不再以抗争为要,转而申请参与双方共赢之谋。但整个荆国都知道,西梧狼子野心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民间呈现出一种与对待兴国截然相反的态度:不友善,不接纳。这省去了前桥做舆论管控的麻烦。 虽然没有高高在上的战略视野,但民众对苦难往往记得更清。战争、奴役、cao纵死亡军士的邪教,就算这几年新生的孩童,没有经历过那段战争时代,都会被长辈反复叮咛,警惕西梧邪魔的侵害。 有些教训并不一定靠受伤和鲜血才能深入骨髓。 她与孟筠穿梭在新集,看那些来自兴国的书籍、绘画、图案,粗犷而实用的工艺品,甚至还有产于本地的奇珍异兽。这些年所见所闻给了前桥更广阔的视野,出门在外,就连梁穹的知识面都不及她了。 她向孟筠挨个介绍,如数家珍,吸引来不少客人驻足,店老板生意从未有过这般兴隆。 逛完了集市,两人又去吃东西,前桥照旧询问孟筠要什么,他照旧回答“都好”。 一次两次这样可以,三番四次这样,前桥又觉得他有敷衍的嫌疑了。况且孟筠一路没怎么说话,只是在她开口时保持倾听和附和,逛街像是她给予的一项任务。 “你在想什么呢?” “嗯?”孟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