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48 (第6/7页)
“先生太谦虚了,这里毕竟不是凉州,我介绍先生来西凉军中任职,若是先生有什么闪失,我于心不安,先生不必与我客气。” 贾诩微微愣住,只是笑着,没再说话。 见过段煨后,贾诩又由张绣引见,见过两位将军后,贾诩先去了军报部门了解西凉军的信息。 那处房间并不算大,每日几乎没什么人去那,那里只存放着一些过时的信息资料,贾诩礼貌地敲门进入,发现里面只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文官在埋头整理,贾诩向他表明来意后,便抱着书卷安静地在另一张书案前坐下。 最上面的资料是关于黄巾军的,贾诩将它单独整理出来,仔细阅读。 过了一会儿,门又被打开了,是两个陌生的面孔,那两位同僚异常热情地向贾诩问好,贾诩起身行礼,他们忙扶住贾诩,与贾诩闲聊起来,期间,对角落里另一个小文官全然忽视。 “军师先生来军中这几日,可还适应?若有不便,直接与我们讲,不要客气。”贾诩连连表示自己心领了,又客套地表示日后有事必会记得找二位,还望二位不要嫌他麻烦,那两人一听又笑着恭维了贾诩几句,随后那两人像是找不到什么话题可讲,其中一个想提张绣,被另一个拉住制止,觉得太过冒然,贾诩笑着看在眼里,面上未作表示。 那差点说漏嘴的同僚,向贾诩的书案扫了一眼,急忙转移话题,问贾诩在整理什么资料,贾诩坦言道,刚整理完黄巾军的资料。 那同事张嘴便说,“哎,那黄巾军残党至今也未完全消灭,董太师那还时不时为此事发火呢。” 另一个同僚附和道,“可不是嘛,那黄巾军余孽分散在全国各地,主力军被镇压诛杀后,各地似乎总有人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再次发动起义,不过如今却大多成不了气候,只是让人心烦,总有些愚民信了那妖道的话盲目跟随,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才晓得后悔,在这世道,不好好保存自己的性命,瞎掺和什么啊?” 两人一唱一和说得倒是起劲起来了,想必是每次出动平乱,他们都会多很多的文书工作,觉得烦不胜烦,贾诩微笑着安静听着,忽然开口问道,“如今太师大权在握,为何还会如此在意那些乱民?” 两人相视一眼,似乎也思索起来,但很快便放弃了思考,随口说道,“想来只是看着那些贼心不死的叛民心烦罢了,若是他们能听话些,倒也不必吃这苦。” 贾诩似是赞同般,又问道,“正是,参与起义这般吃力不讨好的祸事,放弃原本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另一个同僚突然讥笑了一声,笃定地说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还能为什么?” 贾诩故作顿悟的样子,接着问道,“那些百姓又所图何利呢?” 其中一位说道,“无非是富贵荣华,高官显爵。都指望着靠一场仗大翻身,白日做梦!” 另一人表示点头表示赞同。贾诩只是笑着未再开口。 忽然,那角落里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嘲讽道,“每日连饭都吃不饱,有今日没明日,还能想着荣华富贵呢。” 那两个同僚脸上一下子尴尬起来,瞬间拉下脸,拉着贾诩小声告知,让贾诩别搭理那人,那人出身卑贱,参与过黄巾军,后战败被捕,跟着那一队乱党投降了,军中向来缺做文书的,见这人手无寸铁之力,但还算识几个字,便打发他在这偏僻的地方做这些枯燥的文书工作。日常中,同僚们见到这种人都会避嫌。 那小文官并未抬头,贾诩对拉着他的同僚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接着两位同僚表示他们出来闲聊太久了,得回去办公了,便与贾诩告别。 贾诩理了下衣摆又坐了回去。贾诩安静地在写着什么,那小文官忽然抬头瞄了贾诩一眼又很快收回视线。 片刻后,那小文官听到一个轻柔的声音在叫他,“我的纸张写完了,可否借我一些?” 小文官从一堆的文书里抬头看向贾诩,只见那人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眼睛清润明亮,小文官讷讷地点了点头,贾诩正要起身拄着拐杖向他走去,那小文官伸手递给他一大叠纸。 贾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