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皇商_分卷阅读15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34 (第1/2页)

    就疑心起周培公来了。在周培公丁忧三年为母亲守孝后,把他派往山东任职,因与总兵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仅在任三年就辞官回荆门家乡。

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应该激流勇退了,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再在朝廷任职,势必会遭到明珠更大的陷害。

结果也是如此,周培公回到家乡之后仍然关心着朝廷的政事,希望自己能复起。听说北方少数民族首领葛尔丹率众反清,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给康熙出主意扫平叛乱。他的主意被康熙采纳,随后被任命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实际上康熙惧怕他是汉人,又确实有大才,对满族统治不利。结果周培公郁郁寡欢,再无建树,康熙四十年,卒于任上。

如果这段时间返回家乡,后边的十一年会很轻松。周培公是个很有诗才的人,吟风弄月的、日子也不拮据了,不好吗?是,为国奉献是高风亮节,建功立业也无可厚非。但是他没有认清一件大事,就是他是汉人,皇上都嫉妒他的才干,不如就找个机会衣锦还乡。结果走错了一大步,被康熙扔在盛京置之不理十一年。还让盛京的官员监视他有没有异动,何苦来哉?

明珠把周培公比喻成可能的吴三桂,根本就是连边儿都挨不上。难道平时的人品就不能证明吗?起码周培公不是吴三桂那种反复无常的小人,吴三桂卖主求荣,把满人放进山海关,周培公就没有背叛过任何人。吴三桂有云南省可盘踞,周培公有什么?在山东辞职那就是光杆一人,一兵一卒都没有,他有什么条件成为第二个吴三桂?被人不信任还要硬去拼,就弄了一个抑郁而死的下场。

王爷很是为周培公惋惜,但是有些话是不能明说的。他是皇上的亲伯父,不维护皇上反而给周培公出主意,恐怕不大合适。再说了,王爷自己都是无职无权的人。但是他知道周培公是个睿智的人,有些小小的暗示还是可以能明白的,如果他不当那个盛京提督,后半生会很轻松地度过。

在饭桌上周培公也说过想回荆门,王爷当笑话地问他:“不想劝降吴三桂吗?”

周培公大笑:“他是那能劝降的人吗?如果他能被劝降,这些年的仗也白打了。”

王爷问他有什么爱好,周培公说:“下官平生就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画一张大清的地图献给皇上。但是就怕皇上不允。”

王爷就把云儿买的绘图仪器给了周培公一套,说:“等你有行万里路的一天这个东西可能有用。”其实王爷就是在提醒他要急流勇退。

周培公是什么人?真的就理解了王爷的意思,在回京不久之后,以身体不好为由,跟康熙请求回老家荆门养病。

康熙哪里舍得?可是太医给周培公把脉之后说周培公确实有病了。周培公的病都是在早年饥寒交迫中,在雄心壮志不得实现中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好放他回家。其实也明白周培公是善于审时度势,急流勇退,立了旷世奇功不被嫉妒才怪。便赏赐他白银万两,让他回到老家荆门去了。

周培公一向低调,就是回到老家也没成为当地豪绅,而是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山林之处买下一片竹林,建了房屋,每日看书、绘图,也经常四处走走,五湖四海遨游个尽遍,最后把历经十一年心血绘制成的托人献给康熙。等康熙幡然大悟再去寻找周培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