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篇易俗(为盟主深刻不等于接近事实加更) (第3/4页)
br> 由此,镰仓幕府在血泊之中轰然落幕。 在肥后,唐军士卒抬起火铳,“砰”地击碎了东瀛名将少贰景资的脑袋。 在平户,安达泰盛半边脖子都被砍断。 在筑后、周防、长门、石见、伯耆、越前、能登……倭国在每一个战场上都有数十或上百的武士迎上唐军,其后纷纷被杀死。 曾经最具荣耀的武士们,在无情的刀枪面前像是被扫荡的秋叶一般。 ~~ 六月十六,北平。 李瑕看过了从东瀛回来的战报,放在一旁。 他再次从屉中拿出那本小册子。 这是他记录自己的新王朝与元、明两代有哪些不同的册子,打开来,左边那一页画的是明疆域,右边则是新唐如今的疆域。 相比天下刚刚一统之时,里面已经写了很多新的内容,此时则添上了两个字。 “平倭。” 上辈子历史学得不算好,但恰巧听说过明开国时与倭国的一些外交之事,譬如倭国曾斩杀明朝使节,言语傲慢。明太祖曾一度大怒,欲伐倭国,最后却作罢,只留下那一首“异日倭奴必此变”的诗。 李瑕将此引为教训。 虽然他心里很清楚,只要这个由他改变过历史的国在往后的岁月里不会被故意禁锢、被故意愚化,只要不经历那三百年的奴化统治,根本不需要害怕倭国。 他每次翻看这个册子,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都已经改变了。” 他这一辈子,从在钱塘县衙睁开眼之时起,就时常在想多活了一世该做些什么,于是二十五年间一统天下还不够,吞高丽、灭东瀛。 总之李瑕心中,更多的还是这种隐隐萦绕在心中的对后世的担忧,一种能做多少做多少事的心态。 思忖良久,他在册子上又写下了“教化”二字。 这是他接下来要做的,开疆扩土之后,自然是要安邦固疆。 才收好册子,关德从殿外进来。 “陛下,几位大臣们到了。” “召。” 今日东瀛战报才递回来,诸臣们首先讨论的还是这方面的事。 “如今东瀛基本已平定,倒还有些小麻烦不断,诸如一些逃走的武士当了刺客,袭击我们的官吏;岛上道路不通;而要教化当地百姓,书籍倒是已在刊印,只是愿意随船过去的读书人却还少……” 这边还在说着,却有几个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等有本奏。” “奏吧。” “昔赵宋平江南而不嗜杀,今姜才、张顺、张贵、吕师夔诸元帅伐东瀛……” 李瑕打断道:“可有屠杀平民?” “臣虽未有所耳闻,然……” “既非屠平民,王师出征杀敌,有何不妥?”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 李瑕再次止住了臣下的禀奏,道:“这样,如果将士们杀其武士超过三十万了,你再来弹劾。” “可倭国都没……” “朕都没让你赞朕仁义,还不退下。” “臣等遵旨。” ~~ 建统十九年,九月七日。 本州路、平安府。 这里曾是东瀛的京都,如今已成了本州岛上的府治之地。 一间酒肆之中,史恢与范学义正对座而饮。 因为史恢终于致仕了,他决定跟商船到海东路尚庆府去定居,范学义请他喝顿酒给他送行。 “你请老夫喝酒,你却不肯喝,哪有什么诚意?”史恢笑呵呵道:“放心,清酒,不醉人。” 范学义却还只肯小抿一口,算是给史恢面子,道:“下午还有公务。” “随你吧。”史恢道:“等我回了辽东,自喝我的烈酒。我这年岁,这次一别,你我就是永隔了。” “好吧。” 范学义只好将一整杯清酒饮了。 这里的杯子很小,其实也就只有一口。 “你呢?”史恢问道:“你往后是何打算?就一直留在这?” “不会。”范学义摇头道:“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