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28 (第1/2页)
、左派,被本家赶出去,被南山一个当过兵的大队书记救走……后来,楚凤河从柳家兄弟那里知道了真实的曾广同是怎么回事,年轻的乡下小子对自家对门出的这个大人物更加崇拜了。曾广同虽然现在和老家的同姓亲人成为陌路,但他对那块土地依然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这一老一少一见面只生分了(单方面指楚凤河)几分钟,很快就成了忘年交。凤河的工地离小柳巷不远,曾广同还单独约他到家里聊过两次天。年纪最长地位最高的曾广同没有架子,更不喜欢人多的时候训诫晚辈,所以餐桌上的气氛非常融洽。最近社会上最热的话题有两个,明年可能高校大规模扩招和世界杯。世界杯虽然热闹,但和在座的基本没什么关系,因为大家都不懂这个。只有柳凌和柳侠上大学期间曾短暂地对欧洲几个国家的联赛着过迷,但两兄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在某一天晚上看比赛的时候,忽然觉得几十个大老爷们儿整天啥都不干,就为了把个皮球踢进个框子里这样那样折腾一辈子,挺没意思的,一下子就没了热情。那么话题自然而然就拉扯到了高校扩招上,柳凌、柳侠疑惑一下子增加那么多大学,房子可以不分昼夜地盖起来,最多质量差点难看点,可师资呢?中国这么多年就那么几所大学,够资格在大学里当老师的人也就那么多,那么扩招出来的那么多学生谁教?这个问题讨论半天,无果。曾广同这个大学教授表示,除了稀释现有大学的教室队伍和教育资源,没有第二个办法。虽然这是个挺令人沮丧的结论,可大家觉得营养再稀薄的大学不也是大学么?所以,大家一致觉得小蕤太亏了:如果他生在城里,不提前上学;柳家岭小学如果能正规点课程多点,他不跳级,那他复读一年就能赶上扩招了。只有小蕤本人没这感觉,他说:“我虽然没跟真正哩大学生样有学籍,天天去上课……”柳侠和柳葳同时插额嘴:“真正哩大学生可多也都不天天去上课。”小蕤点点头,继续:“就是,所以我觉得我跟着爷爷这一年多,学到哩东西一点不比大学生少,反正,反正那喆觉得他比不过我,他说他可多同学还不胜他咧。”确实,别的不说,小蕤这一年多以来毛笔字一直在进步,曾广同要求他,每天再忙也要至少练习九十分钟字。小蕤现在说起摄影也是一套一套的,随便拿出一张照片,他能从焦距到光线阴影什么的给你讲一大堆。再加上曾广同每天带在身边对他言传身教的各种美学影响,小蕤在摄影和美术方面的知识确实比很多不那么用功的专业摄影系或美术系大学生都要扎实。小蕤的话让大家都很高兴,只有柳凌和柳侠、柳葳心里不大舒服。他们又想起了常帅那个混账玩意儿,不是他,小蕤肯定能考上大学的,现在的小蕤肚子里有再多墨水,没有那一纸文凭,也不可能有个终身稳定的职业。柳侠正愤愤不平地和柳葳交换小眼神,他的手机响了,打开手机盖,是一个不认识的本地座机号。第356章见面永安大道皇家宫殿向西约五公里,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和永安大道交叉口,一家不起眼的中式快餐店——“一大碗”烩面店。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