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58 (第1/2页)
花菜、小球藻、螺旋藻等十余种,动物方面则有梅花鹿、河蟹、蜜蜂、白蜡虫、紫胶蚧、甲鱼、小灵猫、林麝等等,这些项目都为、或者即将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美食、药材或者特殊工业原料,此外还有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和改良环境的沙棘等等。或许中国的生物科学水平暂时还比不上西方列强,但是在应用方面,胡卫东完全可以自信地宣称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除了驯化利用已经发现的野生物种,中国在这几年里还引进了不少国外的物种,例如糖槭、轻木、巨藻等等,其中甚至还有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后在国外发现的新物种,例如甜叶菊,它们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人民的生活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不过鉴于历史上那么多生态灾难的教训,胡卫东对于境外物种的引进把关很严,例如某些人打算以净化水质和充作饲料的理由引进凤眼莲(水葫芦),就被胡卫东卡了下来。因为凤眼莲虽然能够吸收重金属,但是重金属依然留在其体内,实际意义不大;干物质含量太低,没有什么营养,猪虽然能吃,但作为饲料十分勉强;更重要的是,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很容易覆盖大片水面,而其生长时又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会会严重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而清理起来则极其费时费力,因此引进凤眼莲绝对是得不偿失……除了每个准备引进的物种都需要仔细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危害,胡卫东还提出了所谓的“三大原则”……注1:历史上因为油瓜驯化较晚,当时其他的油料作物的产量更高,想要获得足够的竞争力自然就难了,而更重要的是,历史上中国亚洲带的面积很小,耕地还大都被更加重要的天然橡胶和甘蔗占据,能够推广油瓜的耕地就更少了,因此自然不值得为这个项目大量长期投资,至于其他有野生油瓜分布的国家,则都没有这个科研能力。而在这个时空,中国却获得了中南半岛大片热带亚热带的耕地,情况自然完全不同。第七百六十六章育种科学第一条就是繁殖生产超快的物种引进时要慎重,第二条则是rou食性的物种引进时要慎重,而第三条在科技大会上说出的时候却在会场里引起了哄堂大笑,那就是凡具有食用价值的或者是优良饲料的,只要不会带来国内没有的恶性疾病,就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引进,有中国七亿张嘴在那儿,它们根本没法构成威胁,而胡卫东将中国称为“大吃货帝国”的戏称也由此传遍了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而某些外国人的调侃“中国人会吃下一切可以吃下的东西,并把其中难以下咽的东西叫做药。”更是成为了中国人茶余饭后的一大笑料……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吃货”这种叫法暗含贬义,但胡卫东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举出历史上的无数例子,证明了正是中国人的好吃造福了世界,“吃货”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当外国人看见毛毛虫吐丝结茧只觉得恶心的时候,我们发明了亮丽的丝绸;当外国人烧出陶器觉得就够用了的时候,我们改变了火温和泥土,做出了精美的瓷器;当外国人将味道苦涩的生姜弃之敝履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个东西可以替代昂贵的香料消除腥味;当外国人面对种种难以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