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5 (第1/2页)
而且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甚至比后来还好,但最终由于政策的变化,入疆的大部分知青一旦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便又纷纷返回东部,再加上后来一胎制的推行,使得人口结构迅速逆转,前三十年的努力最终功亏一篑……为了避免这样的遗憾重演,作为西北局第一书记。胡卫东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要将内地的青年拉到新疆来,还得设法让他们来了就不再离开。仅靠行政命令,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日后人亡政息在所难免,但如果能够将新疆发展成为全国最发达、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到时候恐怕赶都赶不走,还不断会有人赶来新疆谋求发展,那样才算是将新疆的民族问题彻底解决了。而且新疆经济发展起来后,各族人民得了实惠,也必然会更加拥护中央。与政策照顾得来的眼前利益相比。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裕生活更加可靠,而且是靠各族人民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不易滋生出好逸恶劳、甚至“升米恩、斗米仇”的现象……胡卫东选择新疆作为全国工业化的旗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疆本地人口不多。而来新疆的内地青年却至少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的也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有了这样的文化程度作为基础。他们很容易被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工人。以目前内地向新疆移民和本地普及教育的速度,五年之后达到工业化要求的人口就能够占到新疆总人口的70%以上,十年后更是可以超过90%。到那时只需再来一个五年计划,就可以将新疆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地区,承担起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和向全国扩散工业和技术的重任。同时,新疆也将作为一个样板地区,让那些崇洋媚外的人看到,中国并不是没有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是基础差、国家大,所以整体上的差距难以迅速弥补罢了……与之相比,三大传统工业区虽然底子更好,但因为本身人口、尤其是没接受过教育的人口太多,即使工业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稀释掉,而且其本身根深蒂固的农业社会传统和不能满足需要的基础设施(注2)也会持续不断对工业化社会的建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这些地区或许工业增长的总量更大,但水平提高的速度却不可能与新疆这样的新工业区相比,而工业与技术水平高对于中国在某些领域紧跟乃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相当必要的。这个时空新中国工业与科技的起点比历史上高得多,如果还像历史上那样从低端做起慢慢追赶,那就太可惜了。胡卫东的策略是,一方面先在几个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工业化,以避免、至少也得延缓中国之前因为跟外国进行技术交换而获得的先进工业和技术水平被发达国家重新拉开差距,另一方面则在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发展低端产业以夯实基础,并为整个国家的工业化提供“量”的支持。等到日后中国全国的平均识字率超过80%、并且全国已经有3000-5000万人口进入了真正的工业化社会后,中国就可以像当初苏联一样,只是两个五年计划过后就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而且以中国的人口数量,到时候肯定远比当初的苏联还要强大得多……注1:这个时空的新中国受苏联的影响比历史上小了很多,因此没有像历史上为了追求民族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