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59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95 (第1/2页)

    价也比现在小得多。

即使中国还是不肯,让中国政府同意重修日中和约也是很有希望的,虽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为了更加长远的利益和印尼的原油而一直都没有追讨日本政府拖欠的战争赔款,但那个条约一日不解除,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失败的阴影就始终挥之不去,要知道即使是在太平洋战争已经取得了这么大胜利的现在,日本国内依然有人反对说:“连中国都打不赢,还能赢得了米国?现在的小胜越多,将来日本的下场越惨。”,这实在是令崇仁和山本五十六等日本高官郁闷不已的一件事。而且一旦成功修约,摆脱了战败阴影的日本国民士气必然为之一振,日本政府以后忽悠青年入伍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注1:北野宪造在日本陆军刚刚重建时就是师团长了,如今日本陆军总兵力已经增加到60万人以上,他升任统兵20万的方面军司令官其实算不上是破格提升,而且以他的资历,若非长期在军校任教,早在侵华战争期间就可以升到这个位置了,不过如果真的那么早就升上去,他此刻只怕已经死了或者还在中国接受劳动改造……

注2:库尔斯克铁矿是世界历史上储量最大的铁矿和富铁矿,沙俄时就已经发现了,到1980年时的储量居然还有290亿吨富铁矿和154亿吨贫铁矿,比整个澳大利亚的铁矿储量加起来都多,而且还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俄罗斯西南部……

第六百九十三章夺取矿山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日本政府有十足的信心拿下澳大利亚西北部,毕竟如果拿不到,再有诱惑力也没有任何意义。之所以日本政府那么有信心,是因为日军占领印尼之后,设施齐全的雅加达(话说雅加达这个名字还是日本人占领后才改回来的)很快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由于这里距离澳大利亚西北部并不遥远,因此以这里作为前进基地的日本海军和空军,很快就夺取了澳大利亚西北部与印尼之间广阔海域的制海权与制空权。盟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也不是没想过将其夺回,但由于补给困难的缘故,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尼米兹,都明智地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明明在自己的土地上,怎么补给反而比海对面的日军还困难?

即使是在21世纪,澳大利亚的人口与工业依然集中在地形狭长的东南沿海,而如今更是如此,其他地区基本都没得到充分开发,同时因为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缘故,即使开发也肯定是首先从沿海开始。这一点从澳大利亚的铁路建设就可见一斑,二战时期澳大利亚连接东部与西部的铁路仅有一条,而且基本上是贴着澳大利亚南边的海岸线,而皮尔巴拉地区与距其最近的铁路也有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而且之间仅有一条公路相连,陆上交通的不畅可想而知。

即使在大铁矿发现之后,那些外国的矿业巨头也没想过帮澳大利亚再修一条铁路。因为皮尔巴拉地区距海不算太远,所以修一条不长的公路通向距离最近的港口黑德兰就行了,由于海运的成本极其低廉,因此即使加上这段公路上的运费,总的运输成本也比铁路低得多,因此完全没必要再修一条铁路。何况澳大利亚自己又用不了多少铁矿石,基本都是出口,与澳大利亚精华地带之间交通是否通畅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