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58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1 (第1/2页)

    解成铁丝网)的设计,这个设计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可以令聚能破甲原理的敌方弹药杀伤效率至少减半(格栅装甲能够令破甲弹完全无效,但是它无法覆盖整个坦克,所以实战中也就能够令破甲弹毁伤坦克的效率减半,当然这已经很不错了……),并大大降低坦克被彻底摧毁(无法修复)和人员死亡的概率,并且对坦克性能的影响相当有限(最大时速降低两三公里而已),实在是惠而不费……

注1:当时苏联的很多新式装备性能并不比德国的差,但装备部队的数量还很有限,因此战争初期德军的武器装备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的新式武器虽然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但因为前线急需的缘故而不得不降低质量以加快生产速度,结果苏军武器装备与德军的差距不但没有减小,一段时间内反而进一步增大了。

第六百七十七章最后的交流(上)

由于中国也准备采用59式坦克作为日后二十年里中国的主战坦克,即便采用了复合装甲后外观会有很大变化,但内行只要一看负重轮就能明白。因此胡卫东便玩了一个心眼,他并没有将设计图直接给德国,而是故意露出破绽让德国间谍将其偷走,这样一来不但堵住了盟国的嘴,还有了与德国断交的借口,毕竟纳粹干的那些罪行洗不干净,中国早点与其撇清干系是很有必要的,反正就算断了交,生意也还是可以照做的嘛!

坦克再厉害也怕飞机,但由于德国的fw190b/c/d三款机型的性能已经几乎达到了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提升的潜力不大,而且稍作改装用于战术轰炸也很不错,所以战术轰炸机的改进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至于战略轰炸机,胡卫东不太了解,德国的国力也不支持,因此双方最后一次技术交换的重点就集中到了未来的喷气式飞机上面。最终两国的专家都有不小的收获,中国的喷气式飞机研制进度大为提前、而德国后来研制出来的喷气式战斗机在可靠性方面也较历史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胡卫东选用煤油作为喷气发动机燃料并提前展开研究的建议更是令德国获益匪浅,历史上早期的喷气式飞机没有专用的燃料。一般是汽油与煤油混合使用,由于汽油挥发性强、易燃易爆的缺陷,早期喷气式飞机的事故率奇高,如果能够提前能够将航空煤油搞出来,无疑能够大大降低飞行员的死亡率。

此外,胡卫东还说了三个后来对二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点子,一是近炸引信不但可以用到高射炮弹上对付飞机,也可以用来对付地面部队,杀伤效果非常惊人,就好像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射炮对付地面部队同样给力一样;二是与可以导致近炸引信提前触发而不能炸到真正目标的无线电干扰机。虽然这类电子对抗的办法一旦被敌人了解就很容易破解。但初次使用的时候还是可以收到奇效的,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让敌人的主力舰队遭受致命打击;三是预警机,虽然目前德军缺乏好的飞机平台、雷达技术也不能与历史上预警机发明时的水平相比。但是至少80公里的警戒范围还是可以做到的。再稍微改进一下就能达到120公里以上。这样大的警戒范围已经足以令敌人从海面或地面上发起的任何偷袭提前暴露,并及时让己方的飞机升空迎敌,只是预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