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57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77 (第2/2页)

而且至今仍有大量德国专家和技工在中国工作,而那百万捷克工人虽然闹过别扭,但是素质确实过硬,他们生产出来的零部件质量世界一流。而日本因为本身已经是工业国,必须考虑工人就业等问题,这些“歪门邪道”反而学不了(当然这并不是坏事)……

但工业国毕竟是工业国,哪怕日本只是一个民众依然贫穷的初级工业国,也具有远比中国强得多的技术研发能力,虽然那些合金材料与加工工艺而难以仿制,但是中国产品设计中的可取之处还是很快被日本的发动机专家借鉴,多少提升了一点日本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水平。不过日本航空发动机水平的真正质变,还要等到德国人向其转让了那些关键的材料工艺之后,这方面光靠自己努力研究,是不可能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如果可能的话,直接引进不失为一条捷径,历史上战后的日本就是这样做的……

第六百七十三章万国舰队(下)

虽然拥有4艘航母和2艘超级战列舰,但“德国空军第一舰队”想要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还必须配备大量的辅助舰,由于时间不等人,魏格纳暂时还是只能通过采购来应急。海军规模庞大的日本自然是首选,但是日本之前为了突袭的需要,主力舰的建造比例过高,导致现在他们自己的辅助舰也不够用,又能挤出多少艘卖给德国?

因此魏格纳只得同时向中国求购,中国海军的规模虽然远不如日本,但是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对海军的依赖同样远不如日本,不太长的时间内海军实力下降不至于造成致命的后果,而辅助舰的建造速度又非常快,因此能够出售的现成舰艇反倒更多。

虽然有些担心轴心国取得二战的胜利,但是德国远东舰队获得独立作战的能力之后必然会启航回国支援欧洲战场,到时候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优势就会减小,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无疑是有利的。毕竟由于距离实在太远,即便德国在欧洲取得再大的优势也不致对中国构成重大威胁,只要日本这边不过分强大,就一切都没有问题。因此原则上中国高层并不反对出售海军舰艇给德国人,即使是一开始不愿意的海军官兵们,在中央许诺给他们建造更多更好的舰艇后也不再牢sao满腹了……

其实这次军售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当初因为经验缺乏的缘故,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批辅助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火炮的口径过多,增加了后勤压力。以防空火炮为例,第一批舰艇上共有25mm、37mm、57mm、88mm、105mm、127mm这六种口径,而实际上只需要25、37加上1-2种大口径高炮即可,与看起来火力层次更多的第一批舰艇相比,精简了设计的第二批辅助舰防空能力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军工与后勤部门的工作压力却大大减轻了。

这些设计上有缺陷的舰艇有些只需简单地改装即可满足更高的要求,但有些则不行。比如因为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已经被中国海军放弃了的88mm口径高射炮(105mm和57mm被确定为近炸引信高射炮的两种主要口径。而127mm高平两用炮虽然被留用,但主要用途已经是对海对地而非对空了。),它的炮位想要换成其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