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3 (第1/2页)
空后来也被胡卫东狠狠地阴了一把,详见后文……注2:也有说法是1956年,但是1951年时日本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就普遍达到甚至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远比用美元计价的gdp、甚至是工农业总产值更能反应实际情况。而所谓“中国1950年gdp超过日本,发展了60年才重新回到起跑点。”的言论,其实是因为其间人民币贬值了三倍(最多时是4倍)之多,与日元相比一进一出就是12-16倍的差距。当然,并不能因此就说现在的人民币币值依然低估(从日本在发达国家当中偏高的物价来看,日元汇率偏高的可能性倒是更大,当然比韩国的情况还是要好一些。),而主要是由于建国初期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定得过高所致,才造成了“中国1950年gdp超过日本”的假象,实际上当时至少一倍的差距肯定是有的,毕竟主要工业品产量几十倍的差距摆在那里,而农业gdp再高也很难平衡工业的巨大差距,即使可以,也没什么实际意义……第五百八十八章求组被拒而且早在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日本就得到了美国的众多技术援助和大量贷款,还能通过中国的转口贸易牟利,德国也为了拉拢它而转让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再加上因为胡卫东而提前问世的超时代先进生产管理方法也传到了日本,因此日本的战后经济恢复要比历史上快得多。二战期间日本的生产管理比苏联都烂,科技水平也是列强里面中下游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提升的潜力反而极大,甚至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几倍都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新制度与新科技的生效都需要时间,1941年的日本还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否则经济数据必然更加惊人。而被中国很快释放的一百多万日本俘虏(包括军人和平民,而俘虏之中的30多万科学家、技师和熟练工人则基本都被强留在了中国。)也缓解了日本青壮劳力的紧缺,虽然俘虏之中的30多万科学家、技师和熟练工人还是被强留在了中国,但总比全部留在中国当苦力要好得多。有了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再加上自崇仁天皇以下,整个日本全都竭尽全力努力恢复经济,日本1941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就已经全面超越了战前的1936年包括朝鲜、台湾和中国东北在内的总值,工业总产值更是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大关,这距离停战的1940年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尽管这一切与当初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一样,是建立在拼命对外举债的基础上的。到1941年10月底的时候,日本的外债余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亿美元,其中超过40亿美元为政府负债,而这几年里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每年都是贸易逆差(主要是为了战备,否则依靠转口贸易就能实现出超,虽然金额不会太大。),根本无力偿还(其实就没想过要还),但至少在还债之前,现在日本经济的局面看上去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这些经济建设的成果并未令日本民众受益,日本这两年里的实际军费甚至比侵华战争时期还高。而这些钱中的三分之二又都被用到了海军、特别是航空战队(日语中对航母编队的称呼)上面。在两艘大和级巨型航母于1941年10月完工并秘密入役后,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