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49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90 (第1/2页)

    都是在中南半岛新征的士兵,胡卫东的考虑是通过共御外侮,增强这些新占地区人民对中国的认同感,此外也多少可以减少一点精锐老兵的伤亡。可是这样一来,军队、特别是步兵的战斗力不可避免地有所下滑,大量使用云爆弹降低中南新兵初次大战的难度很有必要,等到他们树立了信心之后,战斗力自然会大幅提升,那时即便再碰上硬仗,也比一开始就啃硬骨头要好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气候实在恶心,每年6—9月是雨季,降雨少有停歇的时候,而且常有洪水泛滥,不利于军事行动,而一旦到了夏天,气温又动辄会达到四五十度,更加没法打仗,否则热死的人只怕比战死的还多。因此只有每一年的10月—来年的5月可以在印度打仗,而由于印度东部雨季结束得晚(一般会持续到10月份),而西线与中线的中**队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主力的重任只能落在东线的中南野战军身上。这也就是说,中**队可以利用的进攻时间其实只有6个月,因此速战速决就变得至关重要。

第五百七十三章失控(上)

偏偏这个时候英国人又自己找死,居然将印度总兵力的超过4成(30多万)和超过七成(将近20万)的本土英军都布置在了曼尼普尔防线上,本来这并不能说是决策失误,毕竟这条防线的北边是大部队难以逾越的横断山区、而南边则濒临印度洋,中**队不可能像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那样迂回绕过曼尼普尔防线(注1),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一线兵力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这条防线实在太长,如果兵力不足的话,工事再坚固也可能被中国人乘虚而入。可他们却没想到中**队竟然有云爆弹这样的利器,使得他们依托工事防守的优势反而变成了速死的催命符……

结果,光是死于云爆弹的英军总数就超过了20万人,他们直到死去,都没能向敌人作出任何反击,而中**队在攻坚战阶段的伤亡数字甚至还不到一个团。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精锐部队,辛苦建立起来的坚固防线也形同虚设,这给残余英印军队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解放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地将平均海拔一千多米的曼尼普尔山脉全部基本都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从而获得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而前线推进到曼尼普尔山脉以西的平原地带后,中国空军也终于可以大显神威(二战时期的轰炸机支援山地作战的效果很差),他们的机炮和炸弹令溃逃中的英印军队“风声鹤唳”。

由于装甲部队穿越山区较为麻烦。在曼尼普尔防线撕开一个口子之后,胡卫东当机立断地决定以三个轻装步兵师作为野战军的前锋,而这些部下也并没有令他失望,仅仅一天多的时间就拿下了东线数十万英印军的总后勤基地英帕尔,由于英军猝不及防,很多物资都没来得及销毁,因而缴获甚多,而这个时候中南野战军对于曼尼普尔防线的攻坚还远未结束……

攻下英帕尔后,这3个师的首长通过电报简单沟通一下之后,很快就决定分出一个师以最快的速度扑杀向重要城市吉大港。另外两个则直逼孟加拉的首府达卡。这样一来。他们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的隐患无疑变得更加明显,但在空军的轰炸机群随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