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言则怀 (第1/1页)
愿言则怀
此时天已蒙蒙亮,凌湘却意外地在院中看见谢惟范的身影。 “怎么还在?” 怪不得凌湘诧异,毕竟谢惟范从未在她这儿留夜,思及他来时的异常,凌湘脸色稍霁,难得地问了句状似关心的话:“战事如何?” 谢惟范彷佛此时才注意到她的存在,情潮退去,又端出清贵的模样:“年后再下山,需要置办的东西我会让人带来。” 凌湘瞥他一眼。 若仅她一人,过年与否都没什么区别,可关榆正回来了,年节的事自然该cao持起来。 只是谢惟范不容置喙的语气实在讨厌,让那句提醒硬生生变作命令,凌湘一声也没吭,分明打算把话当做耳边风。 谢惟范神色凝重:“那帮蛮仡生在草原,只知抢夺,若真到了城破国亡的地步,这乡野之地好歹能保你无忧。” 这可算不上什么吉利话。 有关榆平早逝在前,凌湘更觉他的话刺耳。 “旁的事可以不听,这回别想偷摸下山。” 凌湘依然未应。 三年多来,她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凌湘眼中的几位老人再不讲仁义,在村人看来仍是德高望重。 他们颐指气使,纵她与关榆平相守逾十载之久,可凭借对方的一句话,两人的夫妻关系竟就能断得干净,就连她留在村子都是名不正言不顺。 入耳便觉是天大的笑话。 这些年关榆平有的功劳不假,村长乃至数字长老受过的好处更不算少,若真因娶了她,致使他这位亡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她绝不服气。 凌湘不怕事,自可大闹一场,逼得对方再无任何借口。 但有什么意义? 不是心服首肯请入的牌位,她无法说服自己能让关榆平安息。 他们以无子为由而拒绝,凌湘改不了这事实,可竟敢在使计休了她之后诡辩他俩并非夫妻,如何算不上屈辱? 凌湘气得连夜下山,甚至忘了自己这十来年在躲避什么。 谢惟范寻找凌湘已久,没想到她未曾远逃。 再遣人追查,得知她每月在镇上做些什么时,竟觉一阵痛心。 他看了眼天色,攥紧手中那封信。 在世之人尚能与之争个高下,可与死人相比,却怎么做都显得徒劳。 谢惟范递出信:“不屑本王插手便烧了吧。” 凌湘淡然接过,见她未有发怒,谢惟范脸色也没那么难看,侧首将她从头打量一遍,旋即转身离开。 *** 信里是她和关榆平的婚书。 忙碌多年,到头来不如谢惟范简单一句话。 她会因一时意气烧了吗? 亲口去求当然是屈辱,但她分明不曾提起,反观谢惟范自己患得患失许久,这婚书无疑于他心中的一根刺,凌湘自是心安理得地收好。 起时被村长代为休妻,却换不来关榆平入祠时,凌湘自有怨怼。可转念一想,多年来深居山中本就是无媒苟合,在村里的她是否关榆平之妻,似乎不是很重要。 当初逃得匆忙,互许终身或已足矣。可现今再无隐姓埋名的必要,倘使她离开三安村,世间便再没任何东西能证明他俩是正经夫妻。 村子远离城镇,众人连户帖都没听说过,更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婚书,以致两人的关系只存在于三安村,也仅仅止步于三安村。 凌湘想,她需要下山一趟,去找那告诉她这些年并非场虚幻的梦,既能将两人关系公诸于世,亦不再受制于任何人,名为婚书的薄纸。 “你我夫妻情深缘浅,我守的寡更是能把你气活过来。” 记忆中的关榆平总会暗戳戳问她有否后悔,怕有朝归来,曾经温馨的家里只有幼弟相迎。 “婚书,是我欠你的。” 凌湘把信封压在牌位下。 这张纸不但是她与长老争辩的底气,乃是她缅怀故人的物什,更是两人关系的见证。 “是你的东西,我自会一一讨回。” 凌湘上了炷香,双手合十。 “愿你入土为安,来生顺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