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 (破镜重圆,1v1,H)_十年(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年(五) (第2/2页)

没想清楚。但大概也不是坏事,搁置一段时间,至少让我喘口气。”

    “放一放吧。”咨询师说着点了点头。

    从心理咨询室出来后,陈越站在走廊的尽头,目光落在栅栏后那些光影之间,久久没有移开。

    大二下学期,他选了一门研究生课程——凸优化。课程内容复杂而抽象,涉及大量理论推导和数学模型,很多本科生都望而却步。但对陈越而言,这正是他需要的。他希望通过学习让自己忙到没有时间去回忆,甚至没有时间质疑自己。

    课程开始后,他发现自己被其中的数学逻辑深深吸引,整日沉浸在理论证明的快乐中,直到一次作业让陈越经历了深刻的挫折。

    当陈越带着离理论最优解误差率5%的模型找到教授时,正在批改作业的老人摘下眼镜,用激光笔点在收敛曲线突然抖动的区域:“你的模型没有问题,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

    "但理论证明最优解存在..."陈越的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凹痕。

    “这就是现实与理论的鸿沟。"教授调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函数图,"看见这个指数级增长曲线了吗?当变量超过50个,就算用天河二号也要算到宇宙热寂。在工业界,我们通常接受10%以内的近似解。”

    钢笔突然划破稿纸。陈越盯着那道裂痕,此刻才惊觉自己竟在数学领域复刻了同样的思维定式。

    大三时,他进入新能源调度研究实验室,研究如何通过运筹学优化电网的能源分配。与此同时,他继续在对冲基金的实习中将运筹学的理论应用于金融交易策略。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数学能力可以直接与现实世界对话。

    大三结束时,陈越正式确定运筹学作为博士申请方向。在个人陈述中,他写道:“运筹学教会我,接受限制,找到可接受的最优解,是一种面对复杂现实的智慧。它不仅解决数学问题,也回答了人生的难题。”

    提交申请后的黄昏,他第一次点开李旻的朋友圈。最新动态是张实验室照片,窗台上摆着他们当年共用的计算器,阳光在按键缝隙间织出蛛网般的阴影。他长按图片保存到名为“KKT条件”的相册,然后关掉手机,走向正在举行校园歌会的五四cao场。

    夜风裹挟着走调的吉他声掠过耳际,他忽然想起那个始终没回答心理咨询师的问题。

    当人群开始合唱副歌时,他摸出手机,给自己在星城时用的手机号发了条空短信——收件箱立即跳出红色感叹号,这个发现让他笑出了眼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