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回 人生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第1/3页)
第十五回 人生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耳畔傳來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旋律,傷悲之情縈繞在心。這首曲子被譽為「世上最困難的鋼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也承認:「我把它寫的如大象一樣。」 對比相同是彈奏難度很高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居然有30,254個音符,比前者的17,099個音符多出一萬多個。演奏所需要的體力及專注力可想而知,更別提需要極為高超的鋼琴彈奏技巧。 人生,簡直如同這首曲子一樣複雜又困難。 這場宴會的DJ選曲可能出了點問題,這種場合為什麼挑選這首悲傷又繁複的曲子? 我身穿一襲水藍色露肩小禮服坐在高級宴會廳的一隅,刻意暫時避開人群。右手手指不自覺在大腿上彈奏,指法顯得有些凌亂不堪,好比此刻的心情。好久沒有彈琴,小時候很討厭練琴,長大後反而感到十分懷念。蕭邦的《小狗圓舞曲》指法在我的雙腿上活潑跳躍著,不,那隻小狗有點意興闌珊,根本看不出喜悅之情。 眼前充斥著許多政商名流和幾位外籍人士,到底有幾位能真心享受這裡的佳餚美酒? 「像大地一樣遼闊與長久的,只有痛苦。」俄國作家瓦西里.格羅斯曼曾這樣說。 我苦悶地喝下第二杯馬丁尼,憶起了這段話。對此刻的我而言,只有數不完的無趣寂寥。 「麻煩請給我一杯龍舌蘭,謝謝。」我向一位服務生索取寂寥的解藥。 這首「鋼琴協奏曲之王」進行到最終樂章的「詼諧曲風變奏」部分,此際根本沒有人仔細聆聽拉赫曼尼諾夫的心血結晶。我喝下一口龍舌蘭,閉上雙眼,感受味蕾上的刺激,想像拉赫曼尼諾夫垂頭喪氣的模樣─自己現在也差不多是類似的神情面貌。 從小到大,我和弟弟就被灌輸傳統儒教的「溫良恭儉讓」思想,甚至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概念觀;可是「修身」的基本出發點卻不見了。一切都以整體家族利益為方針,進行每一階段的養成教育,可惜的是,儒教思想欠缺西方「康德式哲學」的關鍵要素:「個人主義」,也就是「每個人都是重要的存在」。 倘若沒有自我存在的意識,或是扭曲團體和諧效應的本意,那個理想中的「大我」也只是一場美夢中的幻影蜃象。 國中時,我曾在交際宴會上偷偷詢問其他同齡的小孩,發現大家的生活與被規訓的過程大同小異,多數人─包括我在高中獻上初吻的富家子弟─都不以為意,畢竟豐富的物質生活可以彌補心靈中的缺憾,只有極少數和我一樣,察覺到自己悄悄被拿走的「東西」卻也無能為力索回。 「當大家都這樣時,我們又能如何?亘荷,妳就乖乖聽話吧。」一位出身名門的學姊曾如是說。 語畢,她掛上訓練有素的標準笑靨,接受參與宴會眾人的熱情掌聲,上台拉著她不喜歡的大提琴。每個音符好似哭喪著臉,有氣無力在名貴的琴弓上緩慢爬行。 我穿著華麗小禮服在台下看著這一切,心情矛盾又複雜。 一曲奏畢,神情恍惚地和大家齊聲鼓掌,那時不知道是替學姊的「知天命」及耐心喝采,抑或是為她的勇氣而拍手叫好?總之絕非學姊的琴藝。 始終缺乏果敢與決斷個性的我,在協奏曲尾聲不禁嘆了一口氣,手指停止在自己的大腿上跳躍,拿起酒杯再灌下一口解藥。 今晚被迫和爸爸、男友參加奢華交際聚會,結果是不折不扣的可怕「鴻門宴」:為了使我和整個家族有「更好的發展」,竟然要幫我介紹新的男朋友。荒謬的是還把現任男友給一起帶來,我根本沒有和他分手,只是感覺彼此之間好像少了一點什麼卻很難說清楚。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說:「幸福關鍵不在於有多合得來;而在於如何處理彼此的合不來。」 我和目前男友處在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態,並沒有處不來,也沒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