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筹谋 (第1/1页)
筹谋
那次在街头与李旻的偶遇,如同命运棋盘上的一次落子,看似随意,却搅乱了陈越原本按部就班的人生棋局,让他进退维谷,不知该如何继续。他发了疯似的想要见她,却又害怕贸然的举动会适得其反。他甚至不知道,时隔这么多年,她是否还同他一样,希冀着两人的重逢,亦或她早已将他从记忆里抹去。 于是,陈越开始谋划如何见到李旻。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给她发消息。可是,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却迟迟无法落下。 他这十年来,一次也没有回复过她的消息,而现在,他又该说些什么呢?太轻的问候载不动往事,太重的剖白会压垮重逢的独木桥。 十年太长了,长到占据了他人生三分之一。他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活状态,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自己,更不知道她是否还想与自己有所交集。 他迫切地想要见到她,却又害怕见到她。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迟迟无法按下那个发送键。 眼看着事情毫无眉目,陈越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告诉自己,不能冲动,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去接近她。 他将精力转投到工作,意外注意到双语实验中学周边的交通时常出现异常波动。早晚高峰期间,接送车辆形成的潮汐现象总让平台算法措手不及——临时停靠、突发事故、天气变化等变量交织成混沌的网,使得预测模型频频失准。 这个发现点燃了他的职业敏锐度。若能构建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实时车流分析优化信号灯配时,增设临时停车区,或许能像梳理乱麻般解开这个死结。这不仅关乎平台导航精度提升,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微型试验场。 当然,陈越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计划中,掺一点私心——这所学校,正是李旻工作的地方。 想到这里,陈越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他知道,他要做的,是把握住这个机会,将其变成现实。 接连加班了几日后,陈越在晨会上将整理的32页报告推向桌对面,部门总监快速翻阅着图表数据,保养得宜的指尖划过社会效益分析页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痛点抓得准,落地性评估也扎实。”女上司合上文件夹,“明天带团队去校方做初步接洽,需要法务支援直接找王经理。” 三周后的校务会议室里,陈越解开西装纽扣坐下。投影仪蓝光照亮他演示的交通热力图,窗外梧桐树影婆娑。当校长最终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时,他听见钢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恍若那年图书馆窗外的落雨。 项目汇报结束时,张校长摘下老花镜擦拭镜片:“陈博士的方案比教育局上次请的顾问团实在多了。”这位鬓角泛白的老教育工作者指着窗外,“上周暴雨,接孩子的车龙排到两公里外,交警大队长亲自来疏导都没用。”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A司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城市交通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合上电脑的瞬间,他状似不经意地补充:“听说贵校的科技节办得很有特色?” “去年请过航天局的工程师来做讲座。”张校长拧开保温杯,枸杞在茶汤里浮沉,“要是你们公司的专家愿意.....” “我本人对智能交通领域的科普就很感兴趣,对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如果学校不嫌弃,我也很愿意为学生们做一场讲座,分享一些前沿知识。”陈越及时接住话头,电脑包被手指压出浅痕,“我周五下午通常有空。” 教务主任抱着文件恰巧推门而入。张校长笑着敲敲桌面:“王主任,给陈博士安排个周五的讲座时段,大礼堂二楼新装的LED屏还没用过吧?” “劳您费心安排了。”陈越点头应道,声音里听不出太多的波澜,但内心深处却早已翻江倒海。 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成功大半。他期待着解开那些悬而未决的谜题,却也忐忑着再次面对那段既甜蜜又苦涩的回忆。 不知当他们再次四目相对时,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