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声 (第1/2页)
回声
波士顿圣诞后的寂静凝在窗玻璃上,积雪在朔风中簌簌剥离窗棂,与浓雾编织成毛玻璃质感的梦境。陈越望着路灯渐次吞没查尔斯河岸的轮廓,身后收纳着五年光阴的行李箱拉链扣闪着冷光。 这是他离乡后首次归国。昔日出走时的青涩被时光锻造成三枚徽章:运筹学博士、美国运筹与信息协会研究员、三篇顶刊论文作者。此次归来既是游子寻锚,亦是运筹算法与人间烟火的正式交锋——陪父母过完春节,他将赴沪参与A司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建模。 航班着陆时舷窗外正铺展着岭南稀有的冬阳。陈越拖着两个行李箱穿过到达厅抬头望了一眼硕大的电子屏幕,四周是人潮涌动的归家人群。他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拍了一张机场的照片,配上一句简短的文字发到朋友圈:“终于回国,期待新的旅程开始。” 手机揣回口袋,行至一半,它忽然震动了一下。陈越以为是家人的信息,拿起一看,却发现是一条久违的留言: 「陈越,你回国了?看朋友圈才知道!我也在深市,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吧,很想听听你的近况。」 发信人是吴友芳,那位总在化学实验室耐心指导学生,还会用自制曲奇安抚竞赛焦虑的实验老师。 他快速回复:「吴老师,好久不见!我刚到深市,还没安顿好,明天有空,一起吃饭吧。」 几句简单的寒暄后,两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天傍晚,陈越来到约定的餐厅。一家以粤菜闻名的老牌酒楼,装潢雅致,气氛清幽。推门而入时,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靠窗位置的吴友芳。她依然是当年的模样,穿着简洁的外套外套,长发挽在脑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吴老师。”陈越微微一笑,走过去打招呼。 吴友芳抬头看到他时,露出欣慰的笑容:“陈越,好久不见!要不是这声老师,真不敢认了。” 陈越笑了笑,拉开椅子坐下:“是啊,毕业快十年了,没想到能在深市见到您。” 吴友芳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曾经单薄的肩线如今撑起挺括的西装,岩层般的下颌线取代了少年柔和的轮廓。最显眼的变化在眼睛——那双总蒙着晨雾似的眸子,现在像淬过火的石英般清亮。 “你这几年变化真大。”吴友芳感慨道,“见到你,我倒觉得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