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39节 (第1/3页)
程进从小就稳重,再加上大了程蔓四岁,一直很护着她,什么事都让着她。 程亮性格则跟大哥截然相反,打小就跳脱,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他不是程亮那种让人信赖的哥哥,从小就喜欢招惹程蔓,把她弄哭。但有外人欺负程蔓,他又会冲在第一线。 其实这些年她二哥不是完全没机会回城,进入七十年代后,上面陆续放松了下乡回城政策,规定一家有一个人下乡就行,回城途径也增加了招工接班等。 那会王秋梅夫妻犹豫过要不要让程亮回来接班,但他自己拒绝了,说家里三兄妹,总要有一个人下乡。 大哥工作稳定已经成家,肯定不可能下乡,meimei是姑娘家,长得又漂亮,下乡风险太高,还是他留在乡下比较好。 反正他光棍一个没有负担,下乡几年早已混得如鱼得水,不怕再多待几年。 程蔓从回忆中抽身,笑着说:“后来老家管得严了,大队里的人不能随便摘莲蓬菱角,这种莲蓬吃到吐的事情也一去不返了。” 陆平洲说:“你喜欢下次我多买点。” “不用啦,吃几个过过嘴瘾就好了。”程蔓将剥好的莲子送到他嘴边,看着他吃掉问,“下午我是不是得去一趟军属安置办?” 军属安置办是驻地设立的部门,职责跟街道办有重合,但工作内容又要多一些,主管对象是随军家属。 军嫂随军来到驻地,迁户口办粮本,都得找他们。 程蔓虽然是本地户口,且粮食关系在单位不用动,但跟陆平洲结婚后,他们还是得把户口迁到一起,因为除了粮本,他们还得办家庭用的煤本副食本工业本等。 他们家现在的煤炉,和剩下的十几块蜂窝煤,都是陆平洲私下找人买的,当然,对外的说法是用东西换的。 而且因为卖方是战友,对方不愿意赚他的钱,给的是原价,但他战友家里也要用,不可能每个月都省出煤球卖给他们,还是自己办个煤本比较方便。 副食本和工业本能买到的也都算是必需品,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票,都需要户口领取。程蔓之前户口是落在家里,如果不把户口迁出来,他们还得每个月去她娘家拿票。 这事说起来只是需要多跑一趟,但亲兄弟明算账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虽然程蔓相信爸妈不会亏待她,可王秋梅夫妻不是自己过日子,儿子媳妇户口跟他们在一起,长此以往下去,难免引起猜疑。 反正这些手续办起来不复杂,一个下午就能搞定,程蔓就想趁最后一天休把这事处理了。 陆平洲听后说:“吃完饭我休息会,下午我们一起过去。” “行。” …… 吃过中饭,陆平洲回房间午睡,程蔓则因为醒太晚睡不着,找了块碎步头去次卧踩缝纫机。 七八十年代的姑娘,多多少少都会有点针线活,有天分的能绣花纳鞋底,实在没天分的也能将衣服缝平整。 程蔓的针线活介于两者之间,属于不上不下那种,绣花她不会,但做个娃娃缝张手帕难不住她。 不过她没用过缝纫机,在这个年代缝纫机属于大件,价格贵不说票还不好攒,很少有家庭能买得起。 当然普通人家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像程家这种职工多的家庭,咬咬牙买一辆也是不错的。 问题是王秋梅针线活还不如程蔓,至少她会做娃娃,而王同志只会锁边。罗文欣虽然是纺织厂女工,但纺织跟制衣区别很大,她也不怎么会做衣服。 王秋梅是个实在人,觉得与其省吃俭用买个大家伙回来闲置,还不如多花点钱找会做衣服的帮忙。 跟王秋梅同志比起来,程蔓就没那么实在了,她虽然菜,但她有一颗学习的心,所以陆平洲说彩礼准备三大件时她没出声反对。 虽然自己没用过缝纫机,但程蔓见过别人用,大致上知道怎么cao作。同时她还很有自知之明地准备了碎布头,学习过程中出问题也不怕。 穿好线,换好针,程蔓深吸一口气开始踩缝纫机。 头两下程蔓感觉良好,但很快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