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分卷阅读32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26 (第2/2页)

初究竟用什么办法让他们愿意配合李初的。

天下商贾何其多,能联名上书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初几乎将天下商人都收拢了。这才过去多少年,李初连长安都没有离开过,怎么就能做成这样的事了?

百思不得其解啊。

但眼下没有他们细问的机会,已经有不问私利只一心为国的人高兴地附议,有过上一回的修订关税的前例,现在再来一回,他们巴不得。

户部尚书更是第一个同意的,看看关税收入多少,再来天下商贾全都交税,但凡想到金额都令人兴奋,谁反对,谁反对他就跟谁急。

所以税改一事很快在李治和武媚娘的同意下定下了,具体如何制定相关的法例,议啊,此事得让行商之人多参与,李治不忘李初提过的人,老实配合,又是懂事的理当让人多露面。

当然,武敏之眼看一桩事定下了,得赶紧把另外的一桩事顺便提起来。

“请开行商之后可以参加科举,出将入仕之例。”武敏之眼看人都认命了,把最重要的一点提出来,行,一开始不能明白商贾之人为什么会联名上书请求税改,现在都明白了。

一天之内武敏之把事情全都说出来,摆明是不愿意给人反悔的机会,李治询问道:“为何?”

“请以税改,利于国民者,皆有为国为民之心,念其利于国家百姓,且今天岁大旱,商者施粮以安民,为国解决大难,两者相加,特以改法。”武敏之也会说话,利国利民的人怎么能连科举都不能参加,你们觉得那说得过去吗?

“陛下,士农工商,商者下赋,不可开此先例。”一群人拼命的反对,这各种的阶级是早早就定下了的,像他们从来都看不起商人,就算他们再有钱又怎么样,一身的铜臭味,羞以之为伍,不能忍。

李治道:“所谓先例,例都是人定下的,既然可以定,自然也是可以改的,朕认为此事挺好的,便一道改了。”

交易,都是交易,既然交易早就说好,李治不是拿了好处不认账的主儿,能够让他们有所得,更让国库有所收入,再好不过的事,群臣反对,所谓的不同意,都是因为商贾要是都能出头了,本来一直自恃高高在上的士人,以后如何同他们摆架子?

“陛下,陛下,此事不可!”反对,必须的反对,不能同意,这件事牵涉甚广。

“不可的原因是因为你们觉得先例不可改?若是如此,不必再议。”李治这些年的成就不是摆设,所以他能做到一言九鼎,无人能够反驳,敢反驳。

“陛下英明。”作为提议此事的武敏之连忙拍一记马屁,引得一群反对的人齐齐地看向武敏之,恨不得食其rou,喝其血。

武敏之这些年做下的事不少,这样恨得他咬牙切齿的眼神他早就习惯,压根不认为能威胁到他什么。

虽然他是出头的人不假,所有人的恨都会冲贺兰敏之来,然而武敏之更清楚自己得利几何。

敢言敢进,他或许从今往后都只能一个人往前走,但是他愿意。

他不需要人同他走,一条他自己一个人能走得很好的路,不需要任何的人陪着他一起走。

“此事一并定下,退朝吧。”不给人反对的机会,李治一言定下,抬起脚就走。是以浩浩荡荡的税改之制再一次的开展了。

李初不意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